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一般情况下若患有较小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且对患者的身体或心理上造成影响,可以选择利用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肝脏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若肿块较大使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引起肝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并且还有可能出现恶性病变的情况,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以下5点。
1.腹腔镜下局部肝切除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对患者快速康复更为有利,一般情况下术后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出血少,肠通气少,住院时间较短。
2.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此方法是治疗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较为安全且有效的方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适用于患者的病变有增加的趋势等相关病症导致患者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或可以进行此手术但患者拒绝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方法。术后需严密观察,定期复诊。
3.射频消融术:这也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较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治疗后患者可能有轻微的局部疼痛,痛感一般在2到6天内逐渐消失,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4.肝脏移植:极少数患者由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变较大,且症状明显,大部分患有严重的肝功能衰竭,此时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治疗。
5.不规则肝切除术:部分肝切除术由于不符合肝内血管和胆管的解剖和分布,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总之,当被诊断出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病症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此病发展较为缓慢,可选择保守治疗,如果患者有手术指征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开放性局部肝切除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脏移植等,且术后大部分患者较为满意。同时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