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常发生于儿童身上的疾病,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占脊柱侧凸的绝大多数,所以了解其发病原因对防治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非常明确且具体的病因。
1979年,赫尔曼通过相关实验证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迷路功能障碍。1984年,山田还特别测试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平衡能力,结果显示出79%的患者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而对照组仅仅只有5%的患者有平衡障碍。怀亚特也发现了脊柱侧凸患者有明显的振动不平衡,表明后柱通道存在中枢性疾病。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去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特发性脊柱侧凸与平衡障碍的关系,也没有解释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的身高高于同龄正常人。1984年的人口普查调查显示便是如此。因此,有必要了解生长激素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关系。椎旁肌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文献讨论,棘旁肌的检测包括肌梭形态和肌纤维形态、肌生化、肌电图、钙、铜、锌含量等,虽然有一些异常发现,但并不足以直接表明病因。这是因为对于一些患者我们不能用单一的基因异常来解释他们的病因。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是遗传性的。脊柱侧凸的病因是近亲属,也就是说,三代之内有脊柱侧凸的家庭成员,患脊柱侧凸的几率比普通人高。目前,虽然有大量资料证明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的影响,但该病的具体遗传模式仍不清楚。
特发性脊柱侧凸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畸形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安全有极大的危害,虽然该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是家长仍然要加以重视,出现该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也仍然是人们今后需要去细细摸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