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栓塞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动脉供血突然中断,受累肠袢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导致的,并可能会产生绞窄性肠梗阻的情况。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动脉硬化、腹痛、恶心、呕吐、慢性腹泻以及营养不良。要治疗这种疾病,最好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动脉切开取栓术、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与肠切除术,以下为几种手术方式的介绍。

1.动脉切开取栓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可进行栓子切除术。如果可以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就能重新评估受累肠段的活力并切除无生命的肠段。即使患者已经发生肠梗塞,也应先行血栓切除术以改善缺血肠管血液的血供,并缩小肠切除范围以避免短肠综合征。
2.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如果栓塞段比较长,且取栓后仍然没有血液流出或者血液流通不畅,说明近端动脉有梗阻性病变,可以进行旁路移植。临床上常用自体大隐静脉在腹主动脉或髂动脉与栓塞下方通畅的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进行旁路移植。
3.肠切除术。如果外科探查发现栓塞位于分支或主干的远端,且肠已缺血坏死但范围不大的患者,应尽快行坏死性肠切除术。对于不能确定肠道是否还仍有活力的患者,可以将可疑肠管外置,使其尽量避免干扰患者,待病人度过急性期后,可再进行二次治疗,或将有活力的肠管放入腹腔,或将无活力的肠管进行切除。
总之,肠系膜动脉栓塞这种疾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危险的,大家平时需要重视这种疾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若是不幸确诊这种疾病,应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