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气囊肿是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肠壁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多个充气性的囊肿,囊肿周围可能发生炎症或肠壁纤维化等。患者一般会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以及小便伴有气泡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那么,肠气囊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机械创伤。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肠腔内的压力会急剧升高,使肠粘膜出现微小的破损,导致气体进入黏膜而引起肠气囊肿。另外,患者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时也有可能对肠粘膜造成损伤,使产气细菌趁机进入肠粘膜,产生大量的气体而造成肠气囊肿。
2.消化道疾病。若患者本身患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则肠气囊肿的发病几率会大大增加。消化道溃疡会使肠内气体通过溃疡的破损处进入肠粘膜,引起肠气囊肿;而消化道肿瘤则会造成肠梗阻,从而增加肠道内的压力,使肠粘膜发生破损而引起肠气囊肿。
3.糖尿病等原发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会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受到抑制,而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运动本就相对较弱,这会使存留在肠道内的细菌发酵而产生气体,从而增加肠腔内的压力,使气体进入肠粘膜而造成肠气囊肿。
严重的肠气囊肿会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若长期发病不治,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如肠扭转、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自发性气腹等。所以,一旦发现患有肠气囊肿,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要以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坚硬、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