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是指体温不超过38摄氏度的发热现象,如果患者不存在器质性病变,这种低热现象就叫做功能性低热,相当于中医上的微热或虚热。如果长期出现低热现象,最好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要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那么功能性低热是怎么回事呢?
1.原发性低热。原发性低热与体质异常或体温调节障碍有关,这种低热多见于青年群体,可持续好几个月。原发性低热患者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失眠等非特异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可以服用氨基比林。
2.感染后低热。这种低热现象发生在急性感染病治愈之后,这时患者体内已经不存在器质性病变,但是体温调节中枢没有恢复正常,出现持续性低热。患者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但是要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减少外出。
3.夏季热。夏季热是一种多见于婴幼儿群体的功能性低热,与中枢神经体温调节不成熟有关。在夏季时,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缺乏维生素d的婴幼儿会出现功能性低热,一定要让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调整好环境温度,多让患儿喝水。
4.经期及妊娠期低热。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出现低热现象,这与体内激素分泌有关,属于生理现象,不需要担心。在怀孕初期,有些孕妇会出现低热,与新陈代谢加速及孕酮分泌增加有关。
以上介绍了功能性低热的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病因不同。功能性低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患者的体温不会超过38℃,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患者感觉到全身疲乏精神萎靡,最好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要多喝水。如果与体质虚弱有关,可以用中药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