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风心病、主动脉瓣病变等。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具有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积极防治非常重要。那么,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呢?
1.高血压: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会使得患者的动脉血管壁变厚变硬,管腔变得狭窄,导致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造成左心室肥大,引发高血压心脏病。当血压突然上升时,脑血管容易发生破裂,引起脑卒中。
2.吸烟酗酒: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包括抽烟、酗酒等。有研究显示,长期抽烟的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疾病。香烟中的烟碱会导致血浆肾上腺素增加,使得血小板凝聚,进一步导致血液粘滞,这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酗酒者很容易发生心脑梗死,这是因为酒精会使血小板增加,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病症。
3.血液粘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长期处于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情绪变得不稳定,且平时不注意饮食和运动,就容易出现血液粘稠度上升的问题。血液粘稠度上升会导致心脑供血不足,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吸烟酗酒及血液粘稠。在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晕厥、偏瘫、感觉障碍等。这种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危害性非常大,一定要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