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常规检查中,需要检测血小板计数,能够筛查某些血液疾病。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异常,需要进一步接受其它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如果血小板只是稍微偏高,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可以不接受任何处理,但是需定期复查。如果血小板计数持续增高,患者存在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那抽血血小板偏高怎么办呢?

1.感染性疾病。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是有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为了确定病原体是什么,患者需要做细菌培养。如果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需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2.非感染性疾病。除了感染性疾病,创伤、药物作用、恶性肿瘤、风湿病、缺铁性贫血等非感染性因素也会导致血小板偏高。如果是恶性疾病造成的,确诊后一定要立刻接受治疗。如果是缺铁性贫血造成的,需及时补充铁剂,并调整饮食方式。
3.血液系统骨髓增殖性疾病。这类疾病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增多,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乏力、容易疲惫、四肢酸痛、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考虑接受骨髓移植。
抽血血小板偏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来改善病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头晕目眩、四肢疼痛、皮肤青斑、胸痛等,就需要接受治疗。首先要确定原发病是什么,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有些疾病容易造成血栓,患者需同时接受抗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