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肠道的内容物无法顺利的通过肠道,肠梗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肠梗阻起病急,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发生急性肠梗阻时,可表现出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那么若发生急性肠梗阻该怎么治疗呢?
第一、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也可以称为基础疗法,治疗是首先应当要禁食禁水,降低食物和水分对肠道的压力,减缓急性肠梗阻引起的腹痛。及时纠正由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现象,保持酸碱的平衡。对于急性肠梗阻引起的感染,可通过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便秘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肥皂水进行灌肠治疗。在急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不能进食可能会导致营养的缺乏,因此还应当要注意营养的支持治疗。
第二、手术治疗法。对于绞窄性的肠梗阻或者粘连性肠梗阻,通过基础疗法无法达到好的治疗结果,可以通过手术疗法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切开腹部,观察肠管是否存在坏死的现象。若无肠管坏死现象,可进行肠管复位或者清除肠道内容物减压。若存在肠管坏死的现象,需要将坏死的肠管进行切除,然后再进行肠道的吻合术。
以上就是急性肠梗阻的两种常用的疗法,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患有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在日常的饮食中应当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宜多吃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腹部多进行按摩,可避免便秘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