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尤其在中老年人当中发生率比较高,而且老年直肠息肉还易发生恶变,所以针对直肠息肉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那么直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直肠息肉的四个原因,希望大家能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直肠息肉的发生和遗传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临床上有不少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就和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肠腺瘤性息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2.炎性刺激:如果直肠肠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是可导致肠黏膜出现息肉状肉芽肿的。因为直肠长期存在炎症问题,溃疡面中间就会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当周围溃疡愈合后即可形成瘢痕,然后逐渐收缩,导致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另外溃疡面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凸起后后邻近黏膜会生长,把增生组织覆盖住后也易形成息肉,这种息肉多为炎性息肉。
3.饮食因素:饮食不当也是导致直肠息肉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高脂肪饮食就易引起直肠息肉发生。有调查发现,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那么结、直肠息肉发生率是比较低的。
4.大便刺激:大便中所含的粗渣和异物可导致肠黏膜损伤,从而导致肠黏膜受到破坏或是导致细胞产生增加,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当存在有这些现象时,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上面就是关于直肠息肉的四个形成原因。可见直肠息肉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和饮食及炎症和大便刺激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这些可避免的诱因,应注意尽量避免,以减少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而一旦查出有直肠息肉,也应及时治疗,以避免息肉加重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