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但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不良的刺激,或者是宝宝出生后受到伤害,很容易造成脑瘫问题。通常三个月左右就会展现出来,一旦家长发现异常,要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避免脑瘫问题恶化,影响正常发育和成长。
判断宝宝脑瘫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运动判断法
正常的宝宝3个月能抬头、5个月能用手触摸东西、9个月的时候可以自主爬行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发育过程。但如果达不到这些标准,家长需要引起警惕,很可能是宝宝患有脑瘫。因此,通过宝宝的运动达标情况,即可判断是否有脑瘫。
第二、姿势判断法
如果宝宝患有脑瘫,通常会在3~4个月的时候不能正常抬头,平躺在床上时头部会不停的往后仰。4~5个月的时候,家长可以拉出宝宝的手,判断其姿势的变化,若发现头部向后仰需要警惕脑瘫。
第三、精神判断法
虽然宝宝很容易哭闹,但在家长的安抚下会渐渐的平静。而脑瘫的宝宝会持续哭闹、难以入睡甚至还会频繁的吐泡泡、不停的伸舌头。这些不正常的精神表现,都可以帮助家长作为参考判断是否患有脑瘫。
第四、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指宝宝在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家长可以根据其活动范围观察上肢肌张力。如果关节活动范围小,说明肌张力比较高,证明宝宝没有什么问题,反之可能患有脑瘫。
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各位家长清楚的了解判断宝宝是否脑瘫的方法,可以通过运动、姿势、精神、肌张力等进行有效辨别。宝宝的成长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定要细心仔细,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检查,避免问题严重化,避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