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是会导致精神障碍的,比如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等。这些心脏疾病会导致心搏出量减少,从而造成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脑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障碍。这种病的危害性不小,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还要控制精神症状,那么心血管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有哪些症状呢?
1.意识障碍。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意识障碍,表现为失神、晕厥发作、黑蒙、意识丧失等。如果是心绞痛或心律失常造成的,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心前区疼痛症状。如果是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患者会出现嗜睡、谵妄等症状。
2.焦虑抑郁。心血管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焦虑比较常见,患者变得容易激动,逐渐变得悲观和消极。
3.性格改变。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胆怯、好哭、自卑等性格特点,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性格特点越来越明显,会对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较大的影响。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性心脏病会导致脑部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头晕、晕厥、多汗、失神等,严重程度不一。
5.脑衰弱综合征。在发病一年内,不少患者会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容易疲倦、气短、心悸、情绪不稳定、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强迫症状,甚至出现抽搐发作。
以上是心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心血管疾病的种类非常多,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导致的精神症状存在差异。这种病以病因治疗为主,只要积极控制原发病,精神障碍也可得到缓解。如果精神障碍症状非常严重,患者需要服用相应的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