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胆道感染的反复作用下,胆管壁结构遭受破坏,出现增生的现象,会使得管壁缩窄,从而形成胆管狭窄的现象,称为胆管炎性狭窄。患者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检查、胆管造影检查及肝活检等来确诊。那么胆管炎性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如果胆管狭窄段比较长,且无法完全切除,患者可以接受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如果是肝外胆管狭窄,切开胆总管后,要用胆道扩张器沿着肝管向上及向下扩张,接着放置t型管进行引流,扩张时一定要保护好力度,避免导致胆管破裂和血管出血。
2.胆肠吻合支撑引流术。胆肠吻合术有多种形式,要根据病变的具体部位及狭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并经吻合口放置支撑管,或经肝放置引流管。
3.胆管狭窄段切除术。如果是肝外胆管狭窄且狭窄以上的部位病变较轻,可以进行胆管狭窄段切除术。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将狭窄段切除掉,并做好缝合工作。
4.原位肝移植。如果存在持续性黄疸或合并胆汁性肝硬化,无法用以上的手术方法来治疗,可以选择肝移植手术。肝移植手术也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达到长久治愈的目的。
以上是胆管炎性狭窄的几种手术方法,包括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胆肠吻合支撑引流术等,要根据狭窄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患者在手术前需要接受详细的检查,包括B超检查、CT检查、胆管造影检查及肝活检,要与硬化性胆管癌鉴别。除了手术治疗,患者也可以接受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抗生素药物、青酶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