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例如手术的损伤、遗传、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等,要想更详细的了解急性肠梗阻需要明确疾病的患病症状和治疗方法,下面就将对这些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
急性肠梗阻发病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腹部疼痛和呕吐,疼痛为持续性的,呕吐物为血性液体,老年人的症状表现没有青年人的症状表现剧烈,仅仅会出现腹部隐痛不适的感觉。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还会出现腹胀、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加快、意识模糊甚至休克等情况,由此可见该疾病的严重性。
要想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应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有X线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清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诊断疾病不仅要了解检查结果,同时患者也应该详细向医生述说自己的患病历史和身体情况。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通常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采取的都是肠切除吻合术,如果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可先行肠外置术,之后待患者身体好转后再进行二期吻合术,选择治疗方法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医生。
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在术后也应加强护理,一定要卧床休息,睡眠时间要充分保证,千万不要熬夜,家属们要安抚好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白粥和蔬菜汤等,不要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多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