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属于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上,胆红素是判断黄疸的重要指标,可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两大类型,前者也叫做结合胆红素,后者叫做非结合胆红素,那么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如何区别呢?
1.概念不同。间接胆红素指的是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而与肝内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就称为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能够溶于水中,经过尿液排出体外。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直接胆红素,能够判断黄疸的类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2.临床意义不同。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间接胆红素与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肝细胞黄疸等有一定的关系,而直接性胆红素与阻塞性黄疸、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有关。在正常情况下,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在1.7~10.2μmol/L之间,而直接胆红素不超过0.8μmol/L。在临床上,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是由各种溶血疾病造成的,由于红细胞被大量破坏,血红蛋白会转为间接胆红素,肝脏无法处理过量的间接胆红素,因此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会一定程度上升。
以上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区别。简单来说,直接胆红素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而间接胆红素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两者都可以判断肝脏疾病,比如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但是,胆红素只是参考指标之一,为了确诊某一种疾病,患者还需要接受其他项目检查。确诊疾病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并注意日常调理,最好戒烟戒酒,尽量不要服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