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内科> 血液内科 > 肠出血怎么办 肠出血的几个止血方法细说

肠出血怎么办 肠出血的几个止血方法细说

更新时间:2020-11-28 16:59:01

肠出血是指空肠、盲肠、阑尾、结肠等部位发生病变导致的出血现象,也叫做下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20%左右,以急性出血为主。导致肠出血的疾病非常多,包括全身疾病和肠道原发疾病,具体有出血热、过敏性紫癜、肠道肿瘤、恶性淋巴瘤、放射性直肠炎、血管瘤等。那么肠出血怎么办呢?肠出血该如何止血?

1.内科治疗。一旦发生肠出血,患者必须立刻禁食,并进行止血治疗。首先,要确定出血的具体部位,并评定出血量多少,如果出血量低于1000ml,可先进行内科止血治疗,通常采用止血药物来止血,常用的有止血环酸、止血敏、6氨基己酸等;也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垂体后叶素加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能够抑制肠液分泌,从而减轻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要进行吸氧治疗。

2.外科治疗。肠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是剖腹探查,剖腹探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灶,并切除反复出血的病灶。如果是儿童患者,一定要精准定位,不宜切除太长的肠段,避免发生术后营养不良。其它手术方法还有动脉结扎术,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不会引起肠坏死,比较适合病变广泛的患者。

以上是肠出血的止血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出血量较小者可以选择内科止血,使用止血药物来止血,如果出血量过多,需选择外科手术。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急症,一定要及时诊治,一旦发生失血性休克,要立刻抢救。在治疗期间,患者必须禁食,通过静脉来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在出血现象得到控制之前,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活动。

审编医生
李晓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枣庄市胸科医院

主治疾病:肺炎、肺脓肿、胸腔积液、呼吸衰竭、肺血栓栓塞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