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性障碍,表现为血细胞数量减少和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降低,临床多以出血、贫血和感染为主要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发多与病毒、基因、药物及射线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病发于青年人,发病高峰期多为15~25岁的青壮年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该如何预防呢?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药物:药物的不正确使用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化物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关系已被确定,苯中毒时的苯主要固定于骨髓,苯的骨髓毒性可作用于造血祖细胞,抑制其DNA和RNA的合成,损害染色体。3.电离辐射:经研究表明长期遭到放射线照射(如放射源事故)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4.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和再障的关系已较肯定,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5.免疫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继发于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可找到抑制造血干细胞的抗体。6.遗传因素:先天性角化不良、范可尼贫血、SDS综合征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性。7.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PNH和再障关系相当密切,两者都是造血干细胞的疾病。
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以用以下方法预防:1、强身健体,避免感染,特别是感冒症状,医学上将病毒感染作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之一,比较常见的是肝炎病毒,有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会患有感冒,说明部分再生障碍贫血可继发于普通感冒之后。2、科学用药:对影响造血系统的药物,要严格掌握,注意剂量及疗程,对能用其他药物治疗的,尽量避免使用影响造血的药物。必须使用这类药物时,要常查血象,早期发现问题。3、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
另外,在饮食上也可多做注意,多补充含维生素类的食物(例如,葡萄、橙子、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多的水果或蔬菜),多补充造血物质(如含叶酸、铁质、维生素C、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多摄取高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