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呼吸窘迫是呼吸内科常见病,该病好发于重症肺炎患者、吸入性损伤者以及严重创伤者身上,患此病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表现,此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则会并发酸碱紊乱、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引起心源性呼吸窘迫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肺部感染、液体误吸,具体病因分析如下。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导致心源性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所导致,比如细菌、真菌、病毒。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出现败血症、脓毒血症等疾病时,就会导致机体发生炎性反应,最终诱发心源性呼吸窘迫。
2.液体误吸:液体误吸也是导致心源性呼吸窘迫的主要原因,比如,有害、有毒液体误吸、胃内容物误吸入、溺水误吸以及炎性反应,最终都会导致心源性呼吸窘迫。
心源性呼吸窘迫发生后,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40~60次/分,并伴有鼻翼煽动、辅助呼吸肌运动增强、口唇和甲床发紫等症状。本病起病较急,临床可分为4期,主要包括急性期期、稳定期、衰竭期以及终末期,不同时期的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心源性呼吸窘迫的病因如上所列,望患者知晓。心源性呼吸窘迫发生后,要及时治疗,主要治疗原则就是进行呼吸支持、针对病因和诱因治疗。本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茶碱类药物以及呼吸兴奋剂肺表面活性物质,具体的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选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也可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是改善气体交换障碍的基本治疗措施,机械通气主要包括俯卧位通气技术、体外肺膜氧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