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在临床医学上属于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但生活中许多家长对这种疾病不够了解,往往很容易导致小孩治疗不及时,从而对小孩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一旦患上该疾病,常常会出现呕吐、腹部包块、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但到目前为止,小儿肠套叠的具体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下面这些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肠套叠常发生于出生4~6个月的小孩,一般是处于母乳喂养、辅食喂养的阶段。而该阶段小孩自身的肠道功能会比较柔弱,添加辅食喂养一定要讲究循序渐进,千万不可突然喂养多种辅食,否则小孩的肠道会受到刺激,导致胃肠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大大增高肠套叠的发病率。
2.回盲部解剖因素:小孩易发生肠套叠与回盲部的生理特点,具有一定的联系。相较于成人,小孩的回盲部通常流动性比较大,而且回盲瓣过于肥厚,小肠系膜也比较长。假如肠道内部受炎症或者食物刺激发生充血、水肿,小孩的回盲部也会随着肠道蠕动向前推移,进而发生肠套叠。
3.感染因素:小孩发生肠套叠也可能是饮食摄入不健康,感染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所导致的。当小孩受到病毒感染后,自身的肠壁一般会增厚,从而很容易诱发肠套叠。此外,肠套叠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存有一定的关系。
上述就是小孩容易发生肠套叠的一些原因,肠套叠会对小孩的身体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危害,千万不可置之不理。若小孩患有肠套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明确病因,并且配合医生诊治。同时,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健康以及饮食摄入,天气转凉时,还要采取措施保暖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