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怀孕之后,身体负担会有所加重。尤其是随着肚子越来越大,会导致腹腔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到直肠和肛管的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肛门外长出一个小肉疙瘩。出现以上情况一般是患了痔疮,那么孕妇肛门外有个小肉疙瘩怎么办?

1.多喝水。喝水可以起到软化肠道内大便的作用,因此孕妇长了痔疮之后要多喝水,尤其可以在早上起床以后空腹喝一杯水,这样喝进去的水就能到达肠道中,从而软化大便,缓解痔疮症状。平时也可以在水中适当加一些蜂蜜,这样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促进痔疮恢复。
2.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像蔬菜水果,以及没有经过精加工的谷类和薯类,都属于粗纤维的食物,平时多吃含有粗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孕妇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在每天早晨定时排便,注意排便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到静脉血液的回流,加重痔疮症状,因此孕妇注意不要边上厕所,边看书、看报。
4.温水坐浴。怀孕期间患了痔疮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每天用温盐水进行坐浴,这样能够让痔核慢慢萎缩,症状逐渐减轻。如果由于痔疮而引发了软组织感染,应当去看医生,外用红霉素软膏来缓解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孕妇发现肛门外长出了一个小肉疙瘩,一般是患了痔疮,应当注意多喝水,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谷类、红薯等含有粗纤维的食物,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除此之外,每天还要用温水进行坐浴,这样能让痔疮渐渐缩小,从而减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