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垫缺损是临床方面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好发于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人身上。得此病后,患者通常会有心悸、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肺动脉高压等症状表现,此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则会引发死亡。要想确诊是不是心内膜垫缺损,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本病经检查确诊后,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如下。
1、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通常采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最佳的手术年龄为3~6个月,如果患儿早期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则不受年龄限制。该种手术的目的就是消除二尖瓣反流,重新安置二尖瓣,从而达到修复房室间隔缺损的目的。
2.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该种类型的疾病发生后,可以进行二尖瓣裂修补术以及原发孔房缺关闭术治疗。进行手术后,要注意创口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心内膜垫缺损发生后,除了进行手术治疗以外,也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地高辛、呋塞米、卡托普利,患者可根据病情合理用药。用药时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注意相关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则要及时停药并就医。
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如上所述,本病通过有效且规范的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心内膜垫缺损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日常保健,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感染情况,则应当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除此以外,患者也要适度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劳累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