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很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指营养物质无法被小肠正常吸收的现象,尤其是脂肪。这种病属于新生儿常见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必须引起重视。大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腹泻及腹痛症状,表现为脂肪泻,伴有恶臭。那新生儿为什么会有吸收不良综合征呢?
1.消化机制障碍: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与消化机制障碍有关,具体包括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肝细胞疾病等。 由于存在这些疾病,患儿无法消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的脂肪,且不成形。患儿还会有全身消瘦、容易乏力等症状,必须尽快接受治疗。
2.吸收机制障碍: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与吸收机制障碍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包括乳糜泻、脂肪泻、维生素B吸收缺陷、淋巴瘤、克罗恩病等,需通过详细的检查来确诊,检查方法包括胃肠X线检查、小肠镜检查、呼气试验等。
3.转运异常:淋巴管堵塞、淋巴瘤、结核病、动脉硬化等也会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这些疾病都比较严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来鉴别。如果患儿无法正常摄食,需通过静脉补液,或者选择肠道营养补给的方式。
以上是新生儿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三个原因,包括消化机制障碍、吸收机制障碍及转运异常等。这种病一定要及时确诊和治疗,临床上以替补治疗为主,最好选择静脉内高营养治疗,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还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特殊疗法。如果腹泻非常严重,可以使用复方苯乙哌啶进行治疗,病情危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乳糜泻患者必须严格坚持无麦胶饮食,并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等重要的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