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血糖的长期作用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基底膜会增厚,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的现象,从而发生病变,这称为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比较特异,常常累及视网膜、肾脏组织、神经组织及心肌组织等,具有广泛性的危害。那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怎么引起的呢?
1.微血管壁病变。在正常的情况下,微血管壁以基底膜为基础,基底膜能够将基底部与管腔分开。由于微血管壁发生病变,基底膜一定程度增厚,从而导致微细血管发生阻塞,造成组织缺氧。如果已经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基底膜增厚可诱发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尿毒症。而视网膜基底膜增厚会导致眼底出血,甚至双目失明。
2.微血流紊乱。在微血管病变的初期,微血管流紊乱是主要的变化,这也是导致病变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患者的肾脏组织、视网膜及其它组织会出现血流量增加及高灌注状态,如果早期能够严格控制血糖,这种病变是可以逆转的。
3.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由于糖分代谢紊乱,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凝聚性会增强,释放氧的功能也会发生异常,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一步造成血流缓慢和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微血管病变。
以上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原因,包括微血管壁病变、微血流紊乱及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等。这种病的危害是广泛性的,不仅会累及视力、肾脏、心脏,还容易诱发猝死,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在临床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调节糖代谢,抑制血糖上升,从而治疗微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