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本身有着许多症状,脾肿大就是其中之一。其危害十分明显,可导致肝硬化出血、头昏脑涨、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要切除掉整个脾脏。重视并学习脾大的各种病因,可以在生活中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治,大幅度减少病发率。

1.门静脉阻塞
肝内门静脉是静脉回流的必经途径之一,正常的情况下,门静脉压力值大概是13-24厘米水柱,此时脾静脉中的血液会在压力的作用下流至心脏。一旦患者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就会升高,阻碍血液的回流,从而导致脾肿大和脾脏长期充血。
2.外部感染
有些肝硬化脾大,是由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感染引起,比如病毒性肝炎、登革热、梅毒、败血症、血吸虫病等等。这些异物会在血液内移动、产卵和排泄,破坏血液内循环,使得脾肿大。要想判断自己为何种感染源,就必须去医院进行专业的病原体检查。
3.药物中毒
药有三分毒,如果长期地服用同一种治疗药物,其中的化学物质会损害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引发肝脏中毒或者脾大等并发症。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在咨询医生后减少西药的剂量,采用中医或者手术治疗。
4.免疫失常
脾脏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器官,能够生产免疫球蛋白来清除体内的病菌和异物。在肝硬化的影响下,免疫系统可能会变得异常或者能力下降,脾脏受其牵连,就会出现肿大的症状。
假如肝硬化患者能在肋骨下方明显地摸到脾脏,或者经过B超检查后发现图像直径大于10厘米,就可以初步判断脾脏肿大了。而引起脾大的情况有很多种,静脉堵塞、外部感染、药物中毒等都是。因此,建议患者了解清楚不同的原因,并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