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内特有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胆汁酸升高,并且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一旦发生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处理,否则会危害到胎儿的健康,同时还会对孕妇本身也存在影响,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首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由于胆酸代谢障碍和胆汁流出受阻而导致胆汁於积在肝内,从而引起黄疸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全身皮肤甚至都会发黄,一旦淤积在末梢循环中的胆酸刺激到神经末梢,还会出现全身瘙痒的表现,特别是在夜间会持续加重,继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此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还会使患者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最后增加产后出血的机率,应该积极的给予降胆药物治疗。
另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会影响到胎儿,当胆汁长期堆积在胎盘部位,则会影响到正常的血供,使胎盘功能减退,然后造成胎儿缺氧,宫内窘迫等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在胆汁酸的毒性作用下,胎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明显升高,可加重宫内感染,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发生的机率,病情严重者有可能会胎死宫内。个别胎儿在出生后还容易留下后遗症,比如颅内出血、神经系统异常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无论是对胎儿还是孕妇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第1胎时出现胆汁淤积症的孕妇,怀第二胎时出现的机率会更高,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备孕工作,重视孕期检查,在发现以后,再根据胎儿的孕周,胆汁酸的数值,以及孕妇的具体症状,肝功能的情况,做综合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