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出现感冒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感冒发烧就立刻吃药,会使人体出现耐药性,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为了有效的降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但人们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使用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法具体有哪些呢?
第一、冰袋降温
人们可以利用干毛巾将冰袋包裹好,放在前额以及血管丰富的地方,冰敷10~15分钟。在冰敷的过程中要经常的更换位置,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以免局部冻伤。通过冰袋降温,可以让体内的温度降低,缓解发烧问题。
第二、温水擦浴
人们可以准备一盆34~40℃的水,将毛巾浸泡在水中,拧得半干后擦拭全身,尤其要擦拭腋窝,四肢等部位,有利于血液循环,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第三、酒精擦拭
将酒精和温水进行稀释,将酒精的浓度稀释到25%~35%,然后利用酒精擦拭身体如前胸、后颈等部位,便可让发热的身体降温。
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上述几种,那么哪些人群不适合这些物理降温法呢?
第一、体温高于39.1度的人,属于感染性发热,不适合物理降温法,需要立刻就医。
第二、患有以下疾病如血液病、皮肤病变、慢性心衰、恶性肿瘤等,一旦身体发热,不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
第三、年老体弱的患者以及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由于这些人群的抵抗力较差,不适合采用物理降温法。
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人们对物理降温法有具体的了解,通过物理降温可将体内的温度降低,有利于病情的缓解。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物理降温,人们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如果病情非常严重,就需要就医检查并接受积极的治疗,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