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时,是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发生的,其中就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时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和血糖波动及白内障等有关,这时要注意及时服用降血糖的药物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变化。一般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10年时,多数会合并有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其中就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出现视网膜脱落,导致失明。下面来看看,糖尿病视力下降的原因。

1.血糖的变化: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时,会导致葡萄糖和它的代谢物进入到眼球晶状体,组织内盐份可随糖大量排出,从而出现渗透压降低现象,而这时水分子经晶状体囊过度转移到晶状体内时,会导致晶状体膨胀变凸,让前后曲率改变,出现屈光力增强现象,从而可引起一过性近视。而当血糖降低时,则可引起相反的渗透压改变,可引起远视发生。而血糖过高或是过低引起的近视或是远视,都会影响视力,导致出现视力下降现象。
2.白内障:糖尿病多见于老年人,其中老年人是很易出现老年性白内障的。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性白内障时,就会导致视力下降,出现视线模糊现象。
3.胰岛素治疗后反应:对于有的糖尿病患者,在第一次应用胰岛素治疗后,可出现视物模糊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治疗后血糖波动较大引起的,这种视力变化等血糖稳定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4.血糖波动:视力模糊与否是可以看出血糖的波动情况的,一般视力不好时血糖就会高。因为血糖波动会导致晶状体外渗透压变化,从而影响晶状体的调节能力,所以血糖从好变坏或者从坏变好,都会影响视力,让患者出现远视或者近视。患者看东西时总会感到眼睛疲劳,而当血糖稳定后即症状会消失。
以上就是导致糖尿病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见它主要和血糖的变化有关。另外,还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时,也可引起视力下降现象。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时,要注意及时控制好血糖,并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以更好的控制病情,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