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出血是黄体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状,黄体功能不全是内分泌科常见病,该病也叫做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缺陷,好发于绝经前各年龄段的女性身上。得此病后,患者通常会有月经周期缩短、早孕时流产等表现。此病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比如不孕、习惯性流产。那黄体期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具体介绍。
1.卵泡发育不良:卵泡发育不良是导致黄体功能不全的常见症状,卵泡发育不良会导致颗粒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下降。由发育不良的卵泡所生成的黄体质量也差,其分泌孕激素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全,进而诱发黄体期出血。
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也是导致该病的常见因素,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这两种疾病会反馈性的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造成黄体功能不全,进而导致黄体期出血。
3.泌乳素升高:该种疾病的发生也和泌乳素升高有很大关系,泌乳素可参与黄体酮的释放,从而影响卵巢黄体的发育,以及孕酮的合成分泌,进而诱发此病。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微小和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往往伴有黄体细胞功能异常,此种情况与卵泡期雌激素和黄体酮生成减少有关。
黄体期出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上4种,该病发生后,临床方面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氯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地屈孕酮、黄体酮胶囊、黄体酮胶丸、黄体酮软胶囊。此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预后通常较好,能够减轻或消除相关症状,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