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出血。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那么治疗这两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是介绍。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药物,临床上通常会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及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破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免疫球蛋白
因为免疫球蛋白不仅可以抑制单核细胞吞噬血小板,还可以使抗血小板的抗体减少,且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较轻,因此常被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药物。
3.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临床上通常使用艾曲泊帕、罗米司亭进行治疗。这类药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轻等优点,但是一旦停药,疗效将不能维持,因此需要长期服用。
4.抗CD20单克隆抗体
临床上通常使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因为这类药物可以清除体内的B细胞,减少抗血小板抗体的生成,所以能够起到保护血小板的作用,达到止血的目的。
5.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用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与长春新碱。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抗体生成,同时还可以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有抗体吸附的血小板,使血小板的破坏减少,从而减轻出血的症状。
以上就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药物,而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以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二线药物,主要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