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简称低密度脂蛋白,其功能是通过载脂蛋白B(Apo-B)与内膜下细胞的B受体结合,将胆固醇从肝细胞运往组织细胞。通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引发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低密度脂蛋白数值偏低,常见于以下几种原因。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常见于饮食不均衡的人群,常因为机体摄入脂肪过低所造成,具体包括摄入过量的蔬菜、水果等清淡的食物,而对于动物的内脏等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摄入量过少。造成体内脂肪含量不足,低密度脂蛋白合成缺乏原料,进而导致数值偏低。
2.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多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疾病。由于低密度脂蛋白是在肝脏内合成,并承担着将胆固醇由肝脏运输至组织细胞的功能,肝功能异常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代谢出现问题,造成低密度脂蛋白数量合成不足,进而在指标上提示低密度脂蛋白偏低。
3.脂肪消耗过度
生活中运动量过大或者处于减肥期的人群,其机体对于脂肪组织的消耗代谢是巨大的。当脂肪消耗过度时,机体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加快,造成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吸收和消耗,进而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数值偏低。
4.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的药理作用,其机制是加速了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减少胆固醇在血管的附着。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数量减少,引起数值偏低。
通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是身体内的“坏蛋白”,其数值偏高往往代表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当数值略偏低时,不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数值偏低较多,则考虑是由于疾病因素造成,应当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