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肝功能受到损伤,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出现肝炎病毒感染后,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另外,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隔离,才能避免将病毒传染给身边的人。一般来讲,病毒的类型不同,隔离的方法也不同。
1.消化道隔离
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食物和水源而造成传播。所以对于甲型肝炎患者和戊型肝炎患者,应严格实施消化道隔离,其排泄物在倾倒之前要先进行严格的消毒,患者更不能与旁人共用餐具和水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出现病从口入的情况。
2.血液、体液隔离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其次是母婴和性行为传播。因此,病人的血液体液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旁人必须尽量避免暴露在有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地方,不与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会接触血液的物品,避免发生性行为、避免接吻,可以正常拥抱和握手。
3.打疫苗
对于不得已的密切接触者,打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在确保病人隔离措施做到位的基础上,旁人有必要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疫苗接种。目前对于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都有相应的疫苗,接种疫苗可以刺激机体提前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样就可以避免感染相应的肝炎病毒。
身边有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做好隔离和防范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需要严格按照以上提到的措施进行隔离,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才能更好地保护旁人免受病毒感染。若是一不注意感染肝炎病毒,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也有利于后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