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厌氧菌,可寄生在人的胃黏膜中,具有致癌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越来越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常常会导致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还会诱发胃癌。感染者常常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那么幽门螺杆菌会引起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吗?
1.幽门螺杆菌会引起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幽门螺杆菌会引起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有些患者长期存在慢性出血的问题,或者合并为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较少,会抑制身体对铁质的吸收,从而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抑制身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而身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比如四肢麻木、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抑郁等。使用铁剂进行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患者需要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贫血症状。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其它危害。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常常会持续加重,不少患者会并发消化性溃疡,严重时会并发肠穿孔、胃出口梗阻、胃穿孔、胃癌、淋巴瘤等。胃癌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难度非常大,一定要积极防治。
以上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害,幽门螺杆菌不仅会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还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一旦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根治性治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根治治疗失败,需进行补救治疗。如果合并难治性溃疡、反复出血、巨大溃疡等现象,患者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