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后遗症中较为常见的便是足下垂,偏瘫患者同一侧的上下肢都瘫痪,而其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麻痹的症状,这将导致小腿关节无法伸直,即足尖无法伸直,便会出现足下垂的症状。偏瘫足下垂恢复较为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现如今治疗偏瘫足下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运动疗法治疗
患者得了足下垂后主要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情况,如果主动运动功能丧失了,就要加强被动运动,患者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每天做一些适量的被动的足背伸运动,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那么可以一个人拿绷带或者绳子穿过足底,然后通过手的牵拉使足背伸,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跟腱挛缩。如果患者主动运动功能没有丧失了,能够走路,那么建议患者可以适当地走有一定上坡度的斜面,利用角度跟腱进行拉伸。
2.借助足托来改善
足托可以起到保护步态的作用,防止病人摔跤造成二次伤害,而且改善效果立竿见影,但有的患者认为佩戴足托会产生依赖,因此对足托比较不适应。其实,足托有用才会有依赖感,但这种依赖只是心理上的,如果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所谓的依赖根本不存在。
3.保持足部功的位置
如果患者只能卧床,不管是平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不能让脚悬空。需在脚底放软垫,平躺时患侧髋、膝屈曲,并用软垫将脚踏实。在患侧脚下要垫软垫才能到达侧卧位。在患者睡觉前,可以用用布鞋疗法帮助患者改善足下垂,这个方法是将患者患侧的布鞋垂直固定在睡觉的床栏上,每晚睡觉时,将患侧的脚放入鞋底,每隔2-3小时,就脱下鞋子按摩1-3小时。
以上就是有关于偏瘫足下垂的三种纠正方法的介绍,需要了解的是,虽然有些偏瘫足下垂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治疗、借助足托改善或者保持足部功的位置来进行纠正,但是并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偏瘫足下垂患者应该最需要注意的便是避免足下垂带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