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隔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四肢损伤疾病之一,其病因非常多样,包括挤压伤、血管损伤、骨折内出血、石膏固定不当等。这些损伤会导致筋膜间隙内容物增多,从而使得压力上升,造成肌肉及神经病变,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那么小腿或前臂间隙综合征如何诊断呢?
1.症状及体征。要诊断该病,首先要了解具体的症状及体征,该病以疼痛和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在发病初期,疼痛呈持续性,如果肢体没有进行固定处理,缺血持续加重,疼痛会越来越严重。在肌肉坏死之前,疼痛不能自行缓解。患者的小腿、前臂等位置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这也是重要的体征。患者被动牵拉手指时,屈指肌会发生严重疼痛。这种病的后果很严重,神经和肌肉发生坏死,会造成神经麻痹和肢体畸形,一定要尽快修复。
2.相关检查。要确诊该病,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神经电生理检查等。通过压力测定,可以发现肌间隙的压力从零突然上升到10~20mmHg,甚至到30mmHg,需要尽快切开减压,避免发生不可逆的病变。这种病需要与小腿动脉和神经损伤鉴别,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会形成恶性循环,一定要高度重视。
以上是小腿或钳闭间隙综合征的诊断方法,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这种病非常严重,常常会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一旦确诊为该病,需立刻进行降压治疗,密切观察7~10天,确定肿胀消退后,可完全治愈。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将筋膜切开,以有效降压,术后要仔细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