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间歇跛行和椎管狭窄、脊髓发育异常、脊髓动脉内膜炎等有关,刚开始走路并没有不良症状,但行走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无力症状,休息以后能好转。如果不舒服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就要及时到医院做好相关检查,下面就来看一下脊髓性间歇跛行如何检查?
1.肌电图检查
脊髓性间歇跛行可以做肌电图检查,了解下肢肌肉的兴奋性、相应神经根的状态,再根据异常的肌电活动,诊断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后,使用正确的方式治疗。
2.核磁共振检查
脊髓性间歇跛行可以做核磁共振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能评估神经根、椎间孔、后纵韧带、椎间盘等部位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看到脊髓清晰图像,诊断脊髓受压变形的严重程度。
3.CT检查
脊髓性间歇跛行可以做CT检查,在CT图像上能测量椎间孔和侧隐窝的大小,腰椎椎管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然后评估出椎管的容积,确定脊髓性间歇跛行的严重程度,再设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4.X线平片检查
这是比较基础的检查方法,可以从平片上判断是否存在腰椎不稳、腰椎滑脱、骨质增生等现象。另外,X射线平片检查还能观察是否有其他腰椎疾病,比如腰椎结核、脊柱畸形、肿瘤等。
脊髓性间歇跛行的检查方法就是以上这些,做好各方面的检查,才能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一般是使用药物治疗法、封闭治疗法、物理治疗法等,其中物理治疗法包括针灸、推拿、红外线照射、微波照射等。如果脊髓性间歇跛行特别严重,就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