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由于感染了痢疾杆菌,引起的以发热、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惊厥、休克等一系列症状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医上又称为肠癖、滞下,因症状不同寒热不同一般分为赤痢、白痢。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解下,中医是如何治疗细菌性痢疾的。
1.湿热蕴结(急性普通型菌痢)。此病从口中入,在肠道中发展,引起肠道溃疡或者出血等症状。一般症状有腹痛阵作、里急后重、肛灼尿赤、下痢赤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热证。具体治法为清热解毒化湿,调气行血导滞。具体方药可以选择疫痢合剂,有葛根、白芍、黄芩、黄连、白头翁、木香、生甘草等药物。以葛根解肌退热,发表透诊之功效配以黄芩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用水煎服。一日1-2次。
2.疫毒壅盛型(急性重型痢疾、毒痢)。此种症状一般较为严重,多有剧烈的腹部疼痛、脓血便、四肢发冷、面色苍白、舌苔干黄、脉洪数。具体治法为:清热解毒,凉血益气。这个时期的细菌性痢疾,毒血症的症状比较严重。具体方药可以选择黄连解毒汤和生脉散加减方。水煎服,1日1-2剂。必要时使用次方可以灌肠,效果也是很明显。
3.阴阳皆虚型(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发展到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都有脾肾阳虚、气血亏虚等症状。比如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神疲倦怠、下痢稀薄、腹痛隐隐、口干渴、舌红绛而干、脉细数等症状。具体治法为:温补脾肾、扶正止痢。具体方药可以选择理中汤和黄连阿胶汤加减方。水煎服,一日1-2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如何用中医治疗细菌性痢疾,在用中药治疗细菌性痢疾的同时,还以配以穴位的按摩、针灸等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根据寒热虚实辩证治疗,不可私自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