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主要指小肠息肉,是指小肠黏膜表现突出到肠腔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男性群体,与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不良饮食结构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有时会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排便异常、便血等症状,必要时通过手术切除掉。那么小肠息肉怎么切除呢?

1.内镜手术:绝大部分小肠息肉需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掉,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及病理性质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体方式包括镜下咬除、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其中高频电切术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用于较大的息肉。
2.微创手术:在进行肠镜筛查时,如果发现病灶过大,无法安全移除掉,可在腹腔镜下取出。这种手术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3.开腹手术:如果是家族腺瘤性息肉,可能需要接受开腹手术,将结肠和直肠切除掉。由于创口比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出血表现为黑便或者便血,必要时在内镜下止血。如果发生感染,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需静脉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上是小肠息肉的切除方法,包括内镜手术、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等,需要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及病理特点选择手术方案。一般来说,单发小肠息肉预后较好,但是复发风险比较大,需要定期复查。如果是中老年人患者,息肉数量较多,直径较大,发生癌变的风险比较高,容易进展为浸润型肠癌,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辅以放化疗。手术成功之后,患者要注意调理,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