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气肿也叫做纵膈积气,是一种胸外科疾病。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从肺部、气管进入纵隔胸膜内,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比如发热、呕吐、胸骨后不适、颈部疼痛、呼吸困难等,常常合并寒战、高热,严重时陷入休克。那么纵隔气肿是怎么造成的呢?

1.肺泡破裂:肺泡破裂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当剧烈咳嗽时,空气沿着肺血管周围鞘膜进入肺门和纵隔,就会引发纵膈气肿。
2.外伤或者手术:如果胸部遭受外伤,食管或者支气管发生破裂,会形成纵隔气肿。在进行颈部手术时,如果气体沿着颈部伸筋膜间隙,进入纵膈,也会引起气肿。
3.使用呼吸机: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常常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如果操作不当,压力过高,造成肺脏气压伤,就会形成纵隔气肿或者自发性气胸。
4.剧烈运动:在进行剧烈运动时,比如潜水时快速上升,气压急剧变化,对肺脏造成较大的压力,也可能发生纵隔气肿。
5.其它诱因:纵膈气肿形成的其它诱因有药物作用、暴饮暴食、肺部钝挫伤、大量饮酒等。患者在接受体格检查时,有明显的Hamman征,也就是纵膈伊轧音。
以上是纵隔气肿的形成原因,包括肺泡破裂、外科手术、使用呼吸机、剧烈运动等。纵隔气肿需要与心包内气体鉴别,可通过胸部X线检查、CT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进行判断。一旦发生纵隔气肿,要先找到原发疾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气体比较多,引起严重的压迫症状,需要进行局部排气治疗。在治疗期间,最好卧床休息,适当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