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马牙子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很紧张。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这病,得了马牙子会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父母的这种担心,下面我就说说小孩为什么会长马牙子?
所谓“马牙子”,医学上称为角化上皮珠。在人的胚胎发 育的5~6周时,在相当于上下颌部位,各有一组细胞向下增殖,形成一条上皮带,称为“牙板”。以后每个牙板上逐渐出现十几个球状的“牙蕾”。在胎儿4~5 个月时,“牙蕾”发展为乳牙雏形,此时牙板就自行破碎分解于组织中,破碎了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而消失,另一部分角化为上皮珠,这种上皮珠很快自行脱落、 排出。营养不良或先天不足的婴儿,上皮珠就不易脱落。在口腔上皮局部增厚形成牙板,这是牙胚的始基。有时牙板剩余以角化上皮珠的形式残存在颌骨或牙龈内,婴儿出生后不久,角化上皮珠便会出现在牙龈上,形成数个大头针帽大小的白色角化突起,这便是俗称的“马牙子”。
在我国民间,有给刚刚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扎“马牙子”的习俗,这种习俗在农村尤为普遍。有的母亲见此状便惊慌失措起来,以为宝宝得了病,急忙请来“老娘婆”或村中有经验的老太婆乃至巫婆,煞有介事地为宝宝治起“病”来。她们用粗 糙的白布(家织布)或黑布,蘸香油,摩擦婴儿的牙床子,直至冒出血筋儿为止。有的甚至还将缝纫用的钢针烧红后,扎戳婴儿的牙床子。
婴儿的口腔粘膜是十分娇嫩的,唾液分泌量也少,因此,其自净作用和抗感染能力都很弱,一旦牙龈粘膜被擦(扎)破,很容易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而有些偏僻落后农村的父母,竟不知道宝宝的夭折是因为擦(扎)“马牙子”所致。
其实“马牙子”是无害的,而扎“马牙子”不仅有害,甚至会引起可怕的后患。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马牙子这种病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更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没有必要过度的担心,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自愈的。只要平时多给孩子做一些口腔护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