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当患者发生严重失水时,应注意每日的出入量,监测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失水的类型、程度和机体的状况,决定补液的方案。
1.补液的总量:补液总量应包括已丢失的液体及继续丢失的液体两部分;
2.补液的种类:高渗、等渗和低渗性脱水,均有失钠和失水程度不一,均需补充。一般来说高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约占1/3;等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量约占1/2;低渗性失水补液中,含钠液体量约占2/3;
3.补液的途径:尽量经口服或鼻饲补足,不足的部分或者是中重度失水应予静脉补充,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的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年龄、心肺功能和肾功能,密切监测体重、血压、脉搏、电解质和酸碱度,注意患者的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