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痢疾,简称小儿菌痢,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由于志贺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故可反复感染。
小儿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不能够自愈的,因为这是一种痢疾杆菌感染后所造成的一种肠道病变,所以通常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抗感染药物治疗。当然患者也需要卧床休息,并且给予易消化的饮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且积极的治疗并发症。大多数患儿只要能够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疾病的。但是不能够自愈,所以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也要做好消化道隔离,对于高热,腹痛或者呕吐,腹泻明显的患儿,要及时输液,进行补液处理,也要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情况,另外,也要适当的加强营养支持。
婴儿出现细菌性痢疾怎么办?婴儿的细菌性痢疾一般表现为高热、腹泻,腹泻的时候大便次数比较多,有脓血便,在医院检查后才能确诊。痢疾是传染性疾病,一般是不洁的饮食造成,所以一定要给孩子吃清洁的食物。得了痢疾以后需要清淡饮食,勿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吃容易消化的面条、粥或者面片。还要吃头孢类的抗生素7-10天,同时吃助消化的益生菌,一般吃一周左右。一周后化验大便,如果红、白血球消失,还需要做便培养。如果3天以后便培养完全好了,就说明痢疾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