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粘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以血液粘稠度过高为主要特点。这种病的病因包括细胞浓度过高、血液黏度增高、血细胞凝聚性增高、血脂异常等,多见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如果血液中的脂质过多,会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得粘稠度继续增高,可诱发冠状动脉硬化。那么怎么判断高粘血症呢?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在疾病初期,不少患者会出现晨起头晕、晚上清醒的症状,起床时会感到晕乎,就餐后开始清醒,晚餐后状态最好。中老年人频繁出现这种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定期前往医院接受血液粘稠度检查。
2.午餐后犯困。在很多情况下,就餐后会出现困倦感,但可以忍耐,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高粘血症患者午餐后必须睡一会儿,否则会一直无精打采,无法正常学习和工作。
3.蹲着干活气短。高脏血症患者如果下蹲工作,流向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会减少,由于血液粘稠度较高,很容易发生器官缺血的现象,会出现气急、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4.阵发性视力模糊。高粘血症患者由于视神经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容易出现视神经暂时缺血的现象,表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经常在扭转颈部时发作。
以上是判断高粘血症的方法,其典型症状包括晨起头晕、午后犯困、阵发性视力模糊等,在接受血液检查时,容易出现针尖阻塞及血液快速凝聚的现象,判断难度不大。这种病的危害性不小,容易引发冠心病、视力障碍、脑梗死等,一定要尽快调理。患者平时一定要多喝水,每天饮水量不能少于2000毫升,还要多吃能稀释血液的食物,比如山楂、黑木耳、大蒜、香菇、草莓、柠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