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术是指将管道经腹壁放入胃内,固定在腹壁,通过腹壁外的管路输入营养液、食物至胃、肠内,保证人体营养的一种手术。胃造瘘术主要针对胃肠道肿瘤的患者,通过胃造瘘口,可以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所需要的营养。那么,胃造瘘术后要如何进食呢?
1.胃造瘘术后3-4天吻合口处于充血水肿期,胃肠功能没有恢复,所以需要患者禁食,禁食期间持续胃肠减压,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术后3-4天,患者肛门排气,胃肠减压引流物减少后,在进食流食。
2.胃造瘘术后待胃肠恢复正常功能,可以进食流食。患者家属可以将食物加水打碎,形成流食,将食物从造瘘口打入,在注食过程中速度一定要缓慢,食物不要过于黏稠,否则会引起肠管痉挛,患者饮食需少量多餐,所注食物温度要保持在38~40℃,避免过冷或过热,新鲜的果汁容易与牛奶形成凝块,所以要分开注入,药片要研碎溶解后在注入。注食前后需要使用温水冲洗造瘘管,以免造瘘管出现堵塞。如果在注食过程中出现腹痛腹胀,应该立即停止注食,可以改为静脉营养治疗。
3.患者还可以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给予营养物质。肠内营养混悬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水、麦芽糊精、乳清蛋白水解物、植物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营养液。患者可以使用肠内营养泵连接输液导管和造瘘口,输入肠内营养混悬液,来满足患者自身所需的营养。
患者胃造瘘手术后需要暂禁食,待患者胃肠恢复正常功能后,再进食流食,喂食前后要用温水冲管,饮食不宜过于黏稠,注食速度不宜过快,还可以进食肠内营养混悬液提供所需营养。胃肠造瘘后要观察造瘘管有无渗出或胃液漏出,胃造瘘管要妥善固定,皮肤固定处需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造瘘管脱出、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