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粘膜脱垂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会出现直肠脱出肛门外、便秘、腹泻等症状,让患者苦不堪言,都想尽快治好疾病 。而直肠粘膜脱垂的治疗依据年龄、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可分为保守治疗、注射硬化剂治疗和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轻度直肠粘膜脱垂的患者出现直肠粘膜脱垂可用手将其复位,同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纠正便秘,缩短排便时间,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肛门括约肌功能,使直肠粘膜脱垂得到改善。如果患有直肠粘膜脱垂的是儿童,通常是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者是营养不良所致,婴幼儿随着生长发育,其骶骨弯曲度逐渐形成,多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直肠脱垂症状会逐渐好转,一般可自愈。
2.注射治疗
直肠粘膜脱垂还可以采用硬化剂注射的方法来治疗。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粘膜下层,使直肠黏膜与肌层粘连。这种治疗方法对儿童和老人效果很好,但成年人容易复发,且不适合三度直肠脱垂的患者。
3.手术治疗
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直肠黏膜脱垂,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常见的手术途径包括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和经骶部。手术方法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脱垂黏膜切除术、肛门环缩术和腹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
直肠粘膜脱垂的治疗是根据患者年龄、脱出程度来安排的,婴幼儿或轻度脱垂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自行恢复,一度、二度脱垂可以采用药物注射来硬化脱垂粘膜下层,达到治疗的目的。严重的直肠脱垂则需要手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还要注意饮食,忌辛辣袭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做提肛运动,避免再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