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疾病当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类型,跟饮食因素以及其他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发病以后会有腹痛、腹泻、大便带粘液脓血等症状出现,时间长了病情不断的加重,还有可能形成肠穿孔或者是肠道溃疡、肠扩张等其他并发症,在治疗上就更加困难。那么慢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包括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等等,都有很大的几率会诱发慢性肠炎。
2.细菌感染,较为常见的有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以及志贺菌等等。
3.寄生虫感染,比如说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环孢子虫、微孢子虫等等,都会增加慢性肠炎的发病几率。
4.药物因素,如果过量服用胆碱能类的药物以及神经节阻滞药、利尿剂、抗酸剂以及洋地黄类的药物,那么得慢性肠炎的几率就会增加。
5.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暴饮暴食、冷热食物交替食用,或者是经常吃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都会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并诱发慢性肠炎。
6.疾病因素,比如说患有慢性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或者是过敏性紫癜、变态性肠炎等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诱发慢性肠炎。
以上就是引起慢性肠炎的几个主要原因,患者通过肠镜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等方法就能够确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调理治疗,很快就能够恢复。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吃辛辣刺激、燥热腥发的食物,不能吸烟喝酒,还要注意做好身体的防寒保暖工作,避免腹部着凉受寒,这样就能促进病情更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