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病发生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则容易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肺炎、化脓性脑膜炎、髋关节炎、深部脏器感染,由此可见,该病危害较大,一旦发病,要及时检查诊断,常用检查方法为血常规检查、血培养及细菌鉴定、血气分析,具体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1.细菌学检查: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后,可以通过细菌学检查来确诊,血培养阳性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尽量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抽取血液进行培养,以便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如果新生儿还合并其他系统感染,则可以同时检查痰液、尿液以及脐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并及时进行药敏试验。
2.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查:得此病后,新生儿也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降钙素原检查来确诊,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的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则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而降钙素原检查则可以检测出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具体程度。
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也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常用检查方法,如果新生儿感染较为严重,则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酸中毒。通过血气分析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pH值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以及氧分压降低等情况。
以上所列就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常用检查方法,该病通过检查确诊后,要及时用药控制,临床常用药物为青霉素、万古霉素、人免疫球蛋白,具体的药物选择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果药物疗效不好,且新生儿有明确的感染部位,则可及时采用手术清除感染组织,能够有效的防止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