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小儿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该病好发于两岁以内的婴幼儿身上。得了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则容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比如下肢骨骼畸形、青枝骨折、鸡胸等。由此可以看出,该病危害较大,发病后要及时检查诊断,常用检查方法为体格检查、X线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具体检查方法介绍如下。

1.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确诊佝偻病的常用方法,进行该检查时,6个月之内的患儿通常会有颅骨软化的现象,稍大的患儿通常会出现方颅、肋骨呈串珠状、手镯征象、足镯征象、X型腿、O型腿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得了该病,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该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维生素D3、血清尿素、磷元素、钙元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等相关指标,以便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佝偻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患儿首先可以选择进行X线检查,因为佝偻病活动期在X线片上通常表现为骺板变厚、钙化带模糊,且干骺端骺缘呈毛刷状。随着佝偻病的治疗,部分钙化带以及骨样组织就会发生钙化,骺板通常会变薄,同时患儿的骨密度也会明显增加。
佝偻病确诊后,临床方面一般都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维生素D、钙剂、磷剂,具体用量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若患儿出现严重膝内翻现象,则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很好。
佝偻病的检查方法如上所述,得此病后,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期间,也要做好日常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避免过早进行站立运动、多晒太阳补钙、注意补充营养等,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这一点大家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