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不是独立的疾病,是许多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分类标准,包括发病特点及发病部位。这种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可逐渐加重,最终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积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那么心力衰竭怎么来进行分类呢?

1.根据发病急缓分型。在临床上,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病很急,以左心功能减低为早期表现,患者会出现疲乏、运动耐力减低、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并发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等,可咳出大量的粉红色泡沫样痰,慢性心力衰竭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严重时会出现陈施呼吸,预后较差。
2.根据发病部位分型。如果根据发病部位进行分析,心力衰竭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通常从左心衰竭开始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咳血、全身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发生肾损伤,右心衰竭表现为颈部静脉血管充盈、胃肠道淤血、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胸腔积液等,进展到晚期可导致全心衰竭,患者的各大器官会出现血液灌注不足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四肢发冷、头晕、尿少等。
以上是心力衰竭的分类知识,可根据发病急缓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类。这种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会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肾衰竭、肺淤血等,导致生命危险。由于这种病不是独立的疾病,临床上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并及时解除呼吸困难、组织缺氧等症状,必要时可接受手术治疗,比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