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情绪虽然可自行消退,但严重时会引起一系列躯体反应,表现为大小便频繁、全身出汗、呼吸急促、心动过快、喉头阻塞等,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四肢乏力等,甚至发生晕厥,需要及时缓解。那么紧张情绪怎么缓解呢?
1.喝水。当出现紧张情绪时,可以喝点温开水,可以加速机体循环,改善大汗淋漓、腹部不适等症状。
2.按摩太阳穴。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眩晕、头晕、意识模糊等,可通过按摩太阳穴或额头进行缓解。
3.深呼吸。当情绪紧张时,闭上眼睛,多做几次深呼吸,有利于放松精神状态,舒缓情绪压力,适合参加考试或者面试前。
4.听音乐。当情绪紧张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对情绪进行调节,从而缓解躯体不适。
5.适当运动。如果频繁出现紧张情绪,可采取运动调节的方式,可选择慢跑、快走、跳绳、爬楼梯等运动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紧张情绪,控制焦虑发作。
6.转移注意力。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分散对特定事件的关注度,比如看电视、上网、唱歌等。
7.意念对话法。当出现紧张情绪时,可自我对话和劝解,以缓解消极心态,调控情绪。
以上是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包括喝水、按摩太阳穴、深呼吸、听音乐、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等。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当诱因消除之后,紧张可自行消退,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频繁出现紧张情绪,且每次发作的时间较长,或者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有可能是焦虑症,最好前往医院就诊,必要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