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部位血管出血被称之为脑干出血,这是一种重症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诱因是高血压,会导致产生昏迷、呕吐、偏瘫等症状。由于发病后十分凶险,故在急性期间要稳定血压,使用药物降低颅内的压力,改善脑水肿,严重的出血应积极做手术清除血肿。具体如下:
脑干出血之后颅内的压力会持续增高,在这种情况下,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再次升高,而且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降血压的药物,将其稳定在标准的范围之内,防止剧烈波动。此外治疗脑干出血的关键在于改善脑循环,因为脑干出血后,脑血肿会持续达到高峰,而这也是引起脑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合理的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的压力,缓解脑血肿,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合理的进行吸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但需同时监测好心电图、血压和体温,查看是否有异常的心律失常。如果出血量并不大,可以考虑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维生素K、鱼精蛋白等药物帮助止血。一旦出血量很大,病情非常严重,已经合并了血肿出现,则要尽快在内镜下将血肿清除以及做血块溶解术。相对来讲,此手术的难度系数比较大,风险很高,因为脑干是生命的中枢,稍有不慎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出现,所以使用前要考虑清楚。
总而言之,脑干出血发病急、病情非常严重且十分凶险,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总体预后较差。患者能不能治愈,主要取决于出血量以及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疗,故而发病之后立即就医非常的重要。为了避免再次发作,患者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控制好血压,主动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