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血压偏高的现象,如果仅仅属于一级高血压,也就是轻微偏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只有在症状加重后,才需要服用降压药来进行治疗,而服用药物期间,同样需要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的稳定血压。那么,血压高不吃药应该如何降压呢?
第一、健康饮食。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下,首先需要通过调整健康饮食来进行改善。日常饮食要遵循低盐、低脂以及低糖的饮食结构,而且还应该戒烟戒酒。一旦摄入过量的钠盐就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而摄入过多的脂肪则会导致血液变得粘稠,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日常饮食要保证食物多样化,注重营养均衡摄取,尤其可以多吃一些含钾量比较高的水果和蔬菜,比如红薯、土豆等。另外还需要注重粗细合理搭配,积极预防便秘。
第二、规律作息。想要降低血压,就需要调整科学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期熬夜。因为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这样就会不断刺激血管收缩,从而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最好能够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每天保证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机体的各个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来促进血压稳定。
第三、坚持运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增强血管弹性,同时还能控制体重增长,从而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运动时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等。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轻微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保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习惯,而且还应该均衡摄取多种营养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身材肥胖的患者,还应该合理控制饮食,通过加强运动来控制体重。如果血压偏高的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应用药物来对症治疗。